深耕行业 填补空白丨珠光集团主编的团体标准《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安全保护规程》正式发布
近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正式公布,其中明确指出要 “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” ,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指引。
珠光集团下属企业大横琴管廊公司一直深耕于综合管廊领域,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。9月1日,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指导、珠光集团主编的团体标准《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安全保护规程》(以下简称《规程》)正式发布,为管廊结构安全保护领域提供更为明确和统一的规范。
破解行业痛点 为管廊安全保驾护航
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,承载着电力、通信、供水等关键管线。然而,长期以来,管廊结构安全保护缺乏统一标准,外部作业不规范、巡检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,给管廊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。
《规程》的发布,有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标准空白。它为管廊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,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,减少因结构安全问题引发的管廊运行故障,为城市的稳定发展筑牢“地下防线”。
历时两载打磨 凝聚行业智慧与汗水
《规程》的诞生,背后是编写团队的艰辛付出。自编制工作启动以来,由珠光集团统一部署,大横琴管廊公司具体执行,牵头组建了由行业专家、高校学者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等多方参与的编写组。
编写组搜集全国管廊项目的资料,反复研讨标准框架和核心内容,总结实践经验,参考国内有关标准,并广泛征求意见,完成了《规程》的起草工作。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,组织了多场线上、线下专家评审会,市政、综合管廊、结构工程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。编写组逐条分析、认真完善,小到一个术语的表述,大到一项技术指标的设定,都经过了严谨推敲。
内容全面细致 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
《规程》以系统性思维贯穿始终,涵盖了结构安全的外部作业管理、巡检、评估、监测、应急管理等管廊安全保护的核心环节,构建起一套覆盖管廊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安全保护体系。
这一体系并非各环节的简单叠加,而是通过科学的逻辑架构实现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与协同联动。从外部作业的源头管控,到日常巡检的动态排查,再到安全评估的定期“体检”、实时监测的精准预警,直至应急管理的快速响应,形成了环环相扣、层层递进的安全防护网络,为管廊结构安全提供了全方位、立体化的保障,推动管廊安全管理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变,从“分散化管理”向“系统化治理”升级。
深耕标准建设 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
此次主编《规程》,是珠光集团在标准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的又一重要成果。公司始终将标准建设作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抓手,积极投身于管廊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。
截至目前,珠光集团在管廊行业领域已主/参编了十余项国家、地方、团体标准,涵盖了管廊建设、运维等关键环节,涉及安全、智能化、标识、职业规范等领域,助力行业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。其中,部分标准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,有效规范了相关环节的操作流程,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,为管廊的品质提升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行业标准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,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。珠光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,持续深耕行业,充分发挥在管廊领域的技术优势,积极参与更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工作,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,助力行业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